從這次下榻的濱松町到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有一段距離,要先搭metro到二子玉川站,然後轉乘有班次表的小巴。
下公車後,往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路上有一段步行15分鐘左右的小陡坡,路邊有一條小河及高大的樹木,有幾位女性賣力地整理著雜草。
美術館旗幟上的背景圖便是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最著名的收藏品「南宋曜變天目茶碗」,但只在特定期間展出,這次來則是為了名陶藝家川喜田半泥子。
關於川喜田半泥子的資訊請見 日本名陶藝家-川喜田半泥子。
才向櫃檯人員買完Grutto Pass,一轉身就看見半泥子的展區,霎那間心理還沒準備好,索性先進了左方小休憩室喝口茶,看了一會電視裡播送的天目茶碗介紹片,整理好情緒才前去看展。雖然僅是七個茶碗,卻讓人看得津津有味,因為在雜誌上觀摩川喜田半泥子的茶碗已久,對我來說的確像「偶像見面會」。
川喜田半泥子的茶碗相當灑脫,感覺得到在創作上沒有包袱 — 或者,是他成功地把包袱卸下了。每個茶碗都各有精彩之處,在釉色的揮灑上也充滿實驗性,讓人想起剛開始作陶時的感覺。要在製陶的路上不斷保持玩與享受的心態並非一件易事,這也許是日本賦予川喜田半泥子今日地位的原因之一。
在日本,特別是承利休一脈的茶道流派下,茶人對茶器講求的重點並不侷限在壺的出水是否順暢、切水如何完美、口緣要多細緻。在這樣的價值觀影響下,作品因此有了寬廣的自由表現,一般大眾所認為的瑕疵在這一文化脈絡下也被賦予獨特的美感詮釋。無論是茶碗就口處的缺口,釉面的龜裂,或是不對稱的形狀,這對尊崇「和敬清寂」的茶道精神而言,也許更貼合人對自然與茶湯的敬重。
值得提醒的是,日本人一向都是「追求完美」的佼佼者,全世界都知道他們在陶器、漆器、織物、繪畫等幾乎各個領域,都能達到驚人的完美細緻。但在這樣細膩的文化之餘,尚有追求Wabi-sabi(侘寂)的美學,而這些不同美感源流的背後都有其文化背景和理論。那些不知情,初次撞見這種「將瑕疵品奉為寶物」的行為時,經常無知地批評、或眼巴巴地問「這到底有啥好看的?」對他們解釋半天卻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的那套理論才是普世價值,尤其那些「平整對稱的信徒」,看到這些茶碗和標價時更是無可救藥地滿頭問號。
雖然我替上述無法理解侘寂的人深感遺憾,日本人倒是因此出了不少向西方人士宣導其背後歷史與精神的著述,也舉辦了對照日本和西方藝術的特展,隨著2020東京奧運的到來,也更能感受到東京在宣導日本文化上的加倍努力,這種努力不懈的精神倒是很值得學習。
会期:2018年9月24日(月・祝)~12月9日(日)
休館日:月曜日(但し、9月24日・10月8日は開館)、10月9日(火)
開館時間:午前10時~午後4時30分(入場は午後4時まで)
入館料:一般1,000円、大高生700円、中学生以下無料
粉引茶碗 銘「雪の曙」(1935–44) 千歲山窯
志野茶碗 銘「あつ氷」,龜裂的志野釉讓人聯想起夏日裡的冰
川喜田半泥子茶碗 共七件(出品目錄)